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農業經理人職業技能培訓
一、農業經理人職業定義
農業經理人是具備中小農業主體(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小型農業企業)全流程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,能提供農業生產技術指導、農產品市場對接、政策補貼申報、低成本數字化運營等服務,聚焦解決中小農業主體 “生產技術弱、銷路拓展難、政策用不好、經營效益低” 等痛點,推動農業經營從 “傳統經驗型” 向 “科學管理型” 轉型。
二、農業經理人主要職責
-
農業生產精細化管理:結合區域氣候與土壤特點,為中小農業主體制定種植 / 養殖方案(如糧食作物輪作計劃、畜禽疫病防控流程),指導田間 / 養殖場標準化操作(如有機肥施用、節水灌溉),降低生產成本;
-
農產品市場對接:搭建中小農業主體與采購方(商超、電商平臺、批發市場)的合作橋梁,協助開展農產品分級包裝、品牌基礎建設(如 “三品一標” 申報指導),拓展銷售渠道;
-
政策與補貼落地:解讀農業農村領域政策(如種糧補貼、農機購置補貼、鄉村振興項目申報),指導中小農業主體準備申報材料、規范流程,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地;
-
經營效益優化:為中小農業主體設計低成本運營方案(如抱團采購農資降本、農產品初加工增值),開展簡單財務核算(如種植成本統計、銷售收入分析),提升盈利水平;
-
農業數字化應用:推廣適配中小農業主體的輕量化數字化工具(如簡易物聯網設備監控大棚溫濕度、微信小程序銷售農產品),指導基礎操作,解決 “數字鴻溝” 問題;
-
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理:針對農業生產風險(病蟲害、自然災害)制定防控預案,協助應對市場價格波動(如簽訂訂單農業、開展農產品儲存保鮮),減少經營損失。
三、農業經理人行業背景
當前中小農業主體(合作社、家庭農場)普遍面臨 “四大痛點”:一是生產技術落后(如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導致減產,損失率超 15%);二是銷售渠道單一(過度依賴本地批發市場,議價能力弱,利潤壓縮 30% 以上);三是政策理解不足(80% 的中小主體因不懂流程錯過補貼申報);四是數字化應用滯后(僅 10% 使用簡易物聯網,生產效率低)。隨著《鄉村振興促進法》推進、農業數字化普及(如農產品電商、智慧農業工具),以及 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” 政策落地,市場對 “懂技術、會經營、能落地” 的農業經理人需求激增 —— 據《2024 中小農業主體發展報告》顯示,全國中小農業主體對專業經理人需求缺口超 50 萬人,成為推動鄉村振興、提升農業效益的關鍵支撐。
四、農業經理人政策背景
-
法規依據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》明確 “培育農業經理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人才”,要求為中小農業主體提供經營管理服務;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》《家庭農場促進辦法》對農業經營規范化提出要求,需專業人才協助落地;
-
政策導向:農業農村部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方案》提出 “重點培養農業經理人,助力中小農業主體降本增效”;財政部《農業相關補貼管理辦法》強調 “加強補貼政策解讀與申報指導,需專業人才銜接落地”;
-
行業支持:地方政府將農業經理人納入 “鄉村振興人才庫”,給予培訓補貼(如部分省份補貼培訓費 50%-70%),同時推動農業經理人對接 “農超對接”“電商助農” 等項目,為就業與服務提供政策保障。
五、農業經理人認證單位
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前身是 1982 年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設立的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促進會,2001 年依據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》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,屬公益服務性事業單位,也是全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核心成員單位;中心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宗旨,既提供發展研究、合作交流組織、培訓、信息咨詢、外事代理等服務,又堅決貫徹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》及國家相關政策,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,搭建政府與企業、企業與社會組織(機構)/ 企業、中外中小企業間的溝通合作平臺,為中小企業在政策引導、法律咨詢、投融資、國際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策劃咨詢,并開展咨詢、金融合作、國際交流、教育培訓等跟蹤式服務;同時,中心依托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構建綜合服務體系,無償向企業提供《今日經濟》內刊電子信息、《政策解讀》和《財稅動態》季刊,秉承 “服務誠信敬業創新” 的理念,通過舉辦或參加論壇、展會、培訓等活動,助力企業優化管理、提高市場競爭力、增加城鎮就業機會,且下設秘書處、研究發展、教育培訓、金融合作、國際合作、信息交流、咨詢服務、會員服務、地方服務、行業服務等部門。
六、農業經理人核心優勢
-
精準適配中小農業需求:聚焦合作社 / 家庭農場 “規模小、資金少、技術弱” 特點,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(如抱團采購農資、簡易品牌建設),避免 “大而全” 的理論化內容;
-
全鏈條實戰能力:覆蓋 “生產 - 加工 - 銷售 - 政策” 全流程,通過真實案例(如某合作社蔬菜電商銷售突破)提升落地能力,確保服務能直接解決中小主體痛點;
-
資源與政策銜接:依托中心平臺對接農產品采購資源(商超、電商)、農業技術專家,同時提供政策申報模板(如種糧補貼申請表),助力中小主體拿政策、拓銷路;
-
數字化輕量化賦能:推廣中小農業主體買得起、用得會的數字化工具(如百元級溫濕度傳感器、微信電商小程序),解決 “數字不會用” 問題;
-
市場需求剛需:中小農業主體對專業經理人需求迫切,持有證書可快速勝任合作社運營、家庭農場管理等崗位,同時幫助主體實現增收(平均可提升經營效益 20% 以上)。
七、農業經理人課程優勢
-
針對性強:聚焦中小農業主體高頻場景(如 50 畝以下家庭農場種植計劃、10 人以下合作社銷售對接),重點解決技術落后、銷路窄、政策申報難等問題;
-
師資專業:由資深農業技術員(10 年以上田間指導經驗)、農產品電商運營專家、農業農村局政策專員及中心教研團隊聯合授課,兼具理論深度與農業實戰經驗;
-
模式靈活:采用 “理論講解 + 田間實操 + 案例復盤 + 資源對接” 模式,通過真實案例(如某家庭農場病蟲害綠色防控、某合作社電商直播帶貨)、田間現場教學(如作物長勢診斷)提升實戰能力;
-
內容時效:實時更新農業政策(如 2025 年種糧補貼調整、農機購置新規)與市場動態(如農產品電商新渠道),確保內容貼合當前農業經營需求;
-
配套完善:課后提供中小農業主體工具包(含種植技術手冊、政策申報模板、銷售合同范本)、資源對接群(采購方、技術專家),助力快速開展服務。
八、農業經理人課程知識點
(一)法規與基礎模塊
-
《鄉村振興促進法》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》《家庭農場促進辦法》核心條款解讀,中小農業主體經營合規要點(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);
-
農業補貼政策體系(種糧補貼、農機補貼、產業發展補貼)解讀,申報條件與流程(如 “誰能報、報什么、怎么報”);
-
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(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》)應用,“三品一標”(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、地理標志)申報基礎。
(二)生產管理模塊
-
糧油作物(水稻、小麥、玉米):精準施肥(測土配方應用)、病蟲害綠色防控(生物農藥使用、物理防治如粘蟲板)、節水灌溉(滴灌 / 噴灌簡易操作);
-
經濟作物(蔬菜、水果):大棚環境管理(溫濕度控制、光照調節)、品種選擇(適配區域氣候的高產品種)、采后預冷保鮮(低成本保鮮技術如地窖儲存);
-
畜禽養殖(豬、雞、牛):疫病防控(疫苗接種流程、日常消毒)、飼料科學配比(降低成本方案)、糞污資源化利用(簡易堆肥技術);
-
水產養殖(魚、蝦):水質調控(pH 值 / 溶氧量監測)、餌料投喂(精準投喂減少浪費)、常見病防治(中草藥防治技術);
-
生產計劃制定:結合市場需求與氣候特點,制定年度種植 / 養殖計劃(如錯峰種植搶占市場、輪作休耕提升土壤肥力)。
(三)市場運營模塊
-
傳統渠道:批發市場對接技巧(議價策略、長期合作維護)、商超進場流程(資質準備、供貨標準);
-
新型渠道:農產品電商(拼多多 / 淘寶直播基礎操作、微信小程序開店)、社區團購合作(團長對接、配送方案);
-
基礎品牌建設:農產品分級(按大小 / 品質分類)、簡易包裝設計(突出地域特色如 “山區生態菜”)、產品溯源(二維碼標注種植信息);
-
營銷推廣:短視頻宣傳(田間場景拍攝、產品食用場景展示)、線下活動(農展會參展技巧);
-
種植 / 養殖成本統計(農資、人工、農機費用),銷售收入分析(不同渠道利潤對比);
-
盈利優化方案(抱團采購農資降本、農產品初加工增值如蔬菜腌制)。
(四)政策與項目模塊
-
常見補貼申報(如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):材料準備(身份證、土地流轉合同、種植證明)、線上 / 線下申報操作(政務服務平臺使用);
-
項目申報基礎(如鄉村振興產業項目):可行性報告撰寫框架(項目目標、實施計劃、效益分析);
-
合作社管理:成員入社 / 退社流程、財務簡易核算(收支記錄)、民主決策機制(社員大會組織);
-
家庭農場:備案登記流程、經營規模優化(適配家庭勞動力的規模)、政策對接重點(家庭農場專項補貼)。
(五)數字化與風險模塊
-
生產端:簡易物聯網設備(溫濕度傳感器、蟲情測報燈)操作、農業 APP 應用(如 “農技耘” 查病蟲害、“云上智農” 學技術);
-
銷售端:電商平臺后臺操作(訂單處理、物流對接)、微信社群管理(客戶維護、促銷信息推送);
-
生產風險:自然災害應對(旱災 / 水災應急措施如抽水排澇)、病蟲害爆發應急方案(快速防治技術);
-
市場風險:價格波動應對(訂單農業簽訂、農產品儲存調節供應)、滯銷處理(深加工轉化如蔬菜做咸菜、水果做果醬)。
(六)中小農業主體專項模塊
-
合作社專項:小合作社抱團發展方案(聯合采購農資、統一品牌銷售)、社員利益分配(按交易量分紅計算);
-
家庭農場專項:50 畝以下家庭農場生產計劃(兼顧勞動力與效益)、農忙時臨時用工管理(用工協議簽訂);
-
平原地區:糧油作物規;N植管理、農機集約化使用(共享農機降本);
-
山區地區:特色作物(中藥材、堅果)種植技術、生態品牌打造(“山區原生態” 定位)。
九、農業經理人考核方式
-
理論考試(30%):閉卷考查農業法規、補貼政策、生產技術基礎(如病蟲害防治方法、補貼申報條件);
-
實操考試(50%):模擬中小農業主體場景,考查實戰能力(如 “為 10 畝蔬菜大棚制定種植計劃 + 病蟲害防控方案”“設計某合作社農產品電商銷售方案”“撰寫種糧補貼申報材料清單”);
-
案例答辯(20%):提交農業經營案例(如 “協助某家庭農場提升效益的方案”),現場講解思路、措施及預期效果,評估解決實際問題能力。
十、農業經理人考培方式
-
培訓模式:線上 + 線下結合,線上提供理論課程、政策文件、技術視頻;線下開展田間實操(如病蟲害診斷、農機操作)、案例研討(合作社運營問題分析)與資源對接會(采購方與學員對接);
-
考試安排:每月最后一周周末考試,理論考試(線上機考)+ 實操考試(線下現場操作 / 方案提交)相結合,考試通過后 45 個工作日出證。
十一、農業經理人培訓對象
-
中小農業主體負責人(合作社理事長、家庭農場主、小型農業企業經營者);
-
農業從業者(種植戶、養殖戶)想提升經營管理能力的人員;
-
農村基層干部(村兩委成員)想服務本地農業主體的人員;
-
希望從事農業經營服務的求職者、待業人員(含農業院校畢業生、返鄉創業青年);
-
政府或事業單位中協助農業主體的服務人員(農業農村局基層工作人員、園區農業輔導員)。
十二、農業經理人資料提供
-
兩寸彩色照片 2 張(要求提供電子版,高清,因照片需掃描到證件上);
-
學歷證明或工作證明 1 份(學歷證明需為國家認可的畢業證復印件,工作證明需注明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年限,應屆生可提供學生證復印件);
-
《農業經理人培訓報名表》1 份(由中心提供模板,需如實填寫并簽字確認)。
十三、農業經理人考評周期
十四、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考培項目
職業培訓師、供應鏈管理師、信息化辦公、招投標管理師、商業會計師、勞動關系協調師、企業合規咨詢師、ESG 分析師、ESG 咨詢師、財稅合規師、信用管理師、物流管理師、企業信息管理師、合規管理咨詢師、房地產經紀人、人力資源管理師、企業合規師、企業用工風險管理咨詢師、財務分析師、污廢水處理工程師、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辦公、農業經理人、鄉俗推廣員、基層政策宣導員、全媒體運營師(農村直播電商)、報廢汽車拆解工程師、農產品選品師、數字鄉村信息員、建筑節能減排工程師、綠色建筑工程師、智能建造工程師、智慧物業管理師、智慧工地應用工程師、建筑工業化應用工程師、監理工程師、碳排放管理師、碳資產管理師、研學旅行指導師、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應用師 / 工程師、網絡信息安全工程師、人工智能應用管理師、人工智能訓練師、企業合規師、電氣工程師、平面設計師、園林綠化工程師、安全管理工程師、財務分析師、公共營養師、食品安全員、心理咨詢師、食品安全管理師、質量安全總監、食品安全檢測師、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工程師、大模型應用開發工程師、機器學習算法工程師、AI 軟件應用工程師、IT 服務工程師、IT 運維工程師、檔案管理師、網絡主播。